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备份  榜样引领  优秀学子
信息学院2017届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学业影响力:张京驰

张京驰,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1306班学生,现已收到美国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录取

个人成长故事:

他从大一就定下目标,留学美国继续深造,因为早早定下了目标,所以张京驰同学深知课程成绩的重要性。所以,他从大一就开始努力学习每一门课程,大一结束时他的绩点在4.2左右,细水长流,坚持才是王道。这些时刻提醒着,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

攻读研究生,国内外都一样,校方往往很看重一个学生的科研能力或潜力。每年都能看到学长学姐,以及同级同学发了多少SCI,发了多少顶会。这些经历实在光鲜亮丽,所以有些人即使绩点或者英语成绩稍显逊色,也能获得国外顶尖大学的青睐。但是对于他这种资质普通的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就需要另辟蹊径了。

大二时他参加过挑战杯,研究智能家居项目。作为研究小组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他需要一边提前学习项目需要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参与到项目中来。所以在项目前期他觉得还是很吃力的,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平衡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经过两个月的补习,他勉强跟上了项目的研究进度,也能对项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同期,他还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发表过一篇中文核心期刊。随后他又作为小组负责人参与了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研究3D打印项目,作为负责人,他很好地完成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制定项目计划。他还整理了小组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篇英文论文,并发表在国际会议上,他同学在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论文,并回答了国外学者的一些问题,收到了较好的评价。

参加这些科研项目无形中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就说仅大创项目这个课题,他就至少答辩了五六次。还有,在会议上宣读论文,被国外专家提问,也提高了他的眼界。

大学刚开始时,他就早早定下了几个小目标:大二搞定GRE,大三搞定托福,然后大四就可以顺利申请出国院校。可是,患有重度拖延症的他大三结束的时候托福也没上100分,GRE更是都没勇气报名。虽然还没出国,算算考试费和上课费已经上万了,他的内心却毫无波动。直到申请阶段将至,他扒了扒剩下的三个月时间,再翻翻《17天搞定GRE单词》里的两万词汇量,试着说了几句沾染了一丝东北口音的英语,他突然焦虑了起来。

于是,大三暑假他背水一战,每天都去家附近大学的考研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奋斗,那时他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最开始几天的学习对他来说就像是噩梦一般,他有好几次做梦都梦到背单词,单词一个一个飘过,一个都不认识。他不由从梦中惊醒,却发现自己真的趴在桌子前,单词真的一个都不认识。总之,那段时间他承受的压力委实很大。开学后,他一个月内连考两次托福一次GRE,分别取得了108和327的成绩。他的成绩勉强够用,不高不低,算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目标。

学习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他特别关注学校的各种讲座,他听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关于天体物理的科普讲座。听过欧洲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教授关于物联网方向的讲座,听过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长,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Keith W. Hipel知道本科生做科研的讲座。这些讲座开阔了他的眼界,了解前沿的科学发展,为他日后的科研道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他还擅长各种体育活动,大一大二期间参加院篮球赛,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也参加过校乒乓球,围棋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张京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