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方能与理想同行
李亚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统工程专业1706班硕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2次、东北大学学术创新先进个人、信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东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中国软件杯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已成功申请东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卓越创新研究培育计划项目,并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分别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话,同时也是李亚飞同学的座右铭。一个人的成功不都是凭借着聪明才智,更多的是努力和做事的态度。只要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勇于拼搏,播下的勤奋的种子迟早会发出嫩芽。
——题记
一、 努力是一种财富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她所向往的目标。研究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与本科大相径庭,对一名保送研究生,并且是跨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挑战,虽然在理论知识上比班级学生落后了一大截,但正是由于好学的精神,李亚飞恶补所落下的课程,认真学习研究生的每门课程,在课余时间,经常在教学馆的自习室复习功课。李亚飞知道,学习贵在有效地利用时间,而此中关键便是自身的勤奋努力。于是,研一期间,她一直坚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的学习方式,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习成绩在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一。也因此先后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学业一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
二、致力科研,勇于攀登
由于明确的读博想法,一直以来,李亚飞都以博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深知,要想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科研能力才是硬道理,在系统的学习和较为扎实的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李亚飞在研一阶段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并参加了在台湾台北举办的2018 Informs International Meeting,以及CCDC会议并应会议邀请担任了会议副主席,在导师王洪峰教授的指导下,她也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的进展与研究中,李亚飞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接触自己的课题,找不到头绪,一切都是未知的,万事开头难,她每天很早的就来到实验室,不断地请教老师,找师兄师姐讨论,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一干就是一整天,甚至是周末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通过自己导师的指导,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在研究生一年级,先后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SCI期刊论文,题目为Patient assignment scheduling in a cloud healthcare system based on petri net and greedy-based heuristic ,于2018年9月在网上被检索。这篇论文也被申请上了东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卓越创新研究培育计划项目,李亚飞在此担任了项目负责人。另一篇为CCDC会议论文,于2018年7月已经被EI检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力,也许探索的过程是枯燥的,但是当走过这一艰辛的科研过程,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篇科研论文,她得到的是一生受用的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相信在未来科研路上,她会越走越远。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信息学院“卓越学人”这个荣誉,这离不开导师王洪峰教授的指导,以及师兄师姐在学习上给予我的帮助。这个奖项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动力、一种肯定,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基本业务和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充实起来,自己就像是半杯水,要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是空缺的,需要不断地去填充。对于获得的这个奖励我会不骄不躁,继续以此为标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在科研的道路上争取再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颁奖词:
在优秀里锦上添花,在平凡中大放异彩,漫漫求学路上,她不畏艰难,浩渺人生途中她不倦追求。强大的是坚韧的意志,不歇的是追梦的脚步。在东大这一年零两个月,她从校长奖学金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再从参与学术会议到发表SCI,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一生受用的知识。志在学术,便不畏风雨兼程,她是学习中的榜样,科研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