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不是现实支撑着梦想,是梦想支撑着现实。
面对求学之路的艰辛,他勤奋刻苦,奋发图强;
面对家庭经济的拮据,他勤俭节约,自立自强;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他乐观坚强,泰然处之;
面对未来人生的起伏,他心怀感恩,勇往直前!
个人简介:
周建国,2011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并以优异成绩内推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9月,继续在本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自入学以来,他成绩优异,勤于专研。曾连续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等十余次,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中,4篇被SCI检索,1篇被EI检索,其中发表在Power Electronics的论文影响因子达5.726;撰写3项专利,包括一项美国专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在各类学生活动中,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担任班级组织委员期间,他和其他班委合作,共同做好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用平凡的行动做着不平凡的事。
生活中的他就像一团火光,照亮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事迹描述: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周建国,生于云南泸西白水镇化乐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那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是彝族的聚居地,同时,因山多耕地少,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两个妹妹都在县城打工,父亲长期辛苦劳作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生计,母亲体弱多病,又要长期照顾爷爷奶奶,家里的收入来源就只有父亲一个人,遇上旱年,粮食又减产,让家里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个脸上总挂着灿烂笑容的男孩表现的总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深知家里的情况,他作为家中的长子从小就自觉分担家务,同时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很早就自立自强。从小学一年级起,他就自己上山砍柴,背到学校抵部分学费,初春的时候便跟着老师带领班级的同学一起去种玉米,这样等到秋天就可以用玉米来换些新的学习用品。他说,这是他每学期最开心的时刻。当他回忆起小学生活时,嘴角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那时候的日子虽然看起来很艰辛,但很快乐,他觉得那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和磨练。习惯了风雨捶打的孩子,总是能比别人承受的更多。
后来,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城初中,成为村里的骄傲。为了实现走出山村的梦想,他考入了离家更远的蒙自市读高中——蒙自第一高级中学,在那里他又经过3年的刻苦奋斗,终于在2007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但是,手里捧着梦寐以求录取通知书,他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刚刚初中毕业的妹妹也需要读高中,两份高昂的学费已让家里不堪重负。因哥哥已考上大学,父母亲只能狠下心来决定让妹妹外出打工。虽然妹妹从未怪过父母的偏袒,她更相信如此优秀的哥哥定会学有所成,但这让作为哥哥的他心理万分难受,百感交集的他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肩上的重任和作为长子的责任,于是他下定决心定要努力奋斗,改变全家的命运!含辛茹苦的父母,深爱的两个妹妹,便是他最大的支撑和动力。也许山梁会挡住阳光,但他却用肩膀扛起家人殷切的期望。
勤于专研,用收获坚守梦想
2007年9月,他背起行囊千里迢迢来到了他梦想已久的学府——东北大学,在这里开始了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时光,收获了良师益友的同时,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本科时,他在班里担任组织委员,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多次取得骄人成绩。平时,他尽自己所能帮助同学,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考前辅导,讲解作业中的难题,争取班级共同进步。他也因此获得了东北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9月,他以自动化第10名的成绩内推保送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凭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投入,周建国在硕士期间就小有成就。研一期间就公开发表了论文,并被EI检索,协助导师完成3项专利的撰写工作,同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如“985”项目——小型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平台、“211”项目——低压配网三相不平衡负荷自动调补装置及其试验平台、国家电网项目——分散式风电接入技术及示范工程、微电网及其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等。
因为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周建国获得了内推直博的资格。但家境贫寒的他却犹豫了,因为他想尽早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周建国的父亲和导师看出了他此时内心的斗争,看出了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父亲支持他继续走下去,在导师的开导和帮助下,他放弃了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的高薪聘任,如愿以偿的重返校园,考取了博士入学资格。如今,刚刚博士一年级的他,就已经公开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被SCI检索。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科研的道路上,我们看到的周建国一直是那么自信与阳光。身为学生,他勤奋刻苦;身为学长,他乐于助人;身为人子,他孝心满。无论在哪个角色中,他都默默的用平凡书写着精彩人生,不困惑,不迷茫,因为路在脚下,路在阳光里,路在心中,他让自己的世界更唯美,更清晰,更透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岁月不可能一尘不染。就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坚强努力的大男孩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时,突如其来的病魔却将他带入到命运的漩涡中。
2015年2月中旬,他感到身体不适,但是坚强的他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学业,一直咬牙坚持,直到病情加重,在两个星期后才入院检查。3月17日,医院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般猛击到他原本平静的内心,诊断书上“慢性肾衰竭CKD5期(即尿毒症)”的字样深深刺痛了他。那一天,他彻夜未眠,思绪万千,想起年迈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妹妹、昂贵的医疗费用,未完成的学业,还有未来的人生与梦想;想起妹妹为了自己放弃求学的机会,早早的成家,辛苦劳作,失去了如花般年龄本该拥有的一切;最揪心的便是觉得自己对不住年迈的父母,父母养育他多年,还来不及报答,却又要为他们增加更大的负担。想到这些,坚强的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一整晚,眼泪沾湿了衣襟与被角。
但是,周建国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他,挺起胸膛,昂首面对所有困难。与此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予了他无限的关心与支持,让他倍感温暖,更增加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希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虽然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他们仍然从多种途径与之取得联系,给他带来了祝福与希望。所有人的行动,让他渐渐充满力量,重拾信心,面对疾病,他积极配合治疗,他说:“不能改变人生,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吧;如果想把困难变小,唯有先把自己变强大!”
目前,通过每两周五次的透析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而他脸上也恢复了固有的温暖笑容。出院后,脖子上留着透析管的周建国,依旧来到实验室,认真修改起他马上要提交的论文,继续坚持做起未完成的工作。实验室所有人都为他的坚强和乐观而感动,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折服。他写下四句话来鼓励自己:人生长短本无别,只是为欲之多少;纵使明日归尘土,吾亦潇洒度今朝!
生命之舟,一半风雨,一半阳光;人生之路,一段坎坷,一段辉煌。相信心怀感恩的周建国,会坚实的踏出人生的每一步,最终拥抱一个美好的未来!
寄 语:大学的时光,亦短暂亦美好,外面的世界,亦纷乱亦精彩。但是别忘记了,家人都在远方默默的惦记着你、祝福着你。有时间多回家看看,与父母多通电话,不是看父母,而是给父母看。孝敬父母要趁早,而你们也永远都是他们的骄傲!同时,祝学弟学妹们都能在大学的时光中充实自己,收获自己,成就自己,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