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课程设置的整合优化,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从2018级开始,信息学院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结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专业内分方向培养,学院有针对性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设置专业方向(打包)选修课。从大三年级开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按照专业方向(打包)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进行学习。
为了实现专业方向选修课对于本科生的合理分配,特制定《信息学院关于确定本科生培养计划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增强专业知识的交互融合,实现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教师授课更具方向性,使学生后续选课更加顺畅,达到本科生系统培养标准,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系统化、精细化提升。
二、实施原则
(一)自愿原则。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据截至大二春季学期结束后的学分绩点,进行专业方向确定。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专业方向确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实施对象与名额计划
本次实施对象为2018级自动化和测控专业所有本科生(根据相关规定,自动化实验班直接确定为控制工程方向,测控实验班直接确定为测控专题课方向)。具体如下:
专业 | 对应专业方向 | 计划人数 |
自动化 | 控制工程 | 130-150人(含实验班) |
系统工程 | 50-70人 | |
人工智能 | 50-70人 | |
测控技术 与仪器 | 测控专题课 | 仅限实验班 |
智能仪器仪表 | 20-30人 | |
计算机测控技术 | 20-30人 |
注:学院有权根据各方向课程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生报名情况调整并确定各方向人数
四、操作细则
(一)大二学年春季学期进行专业方向志愿填报,春季学期结束以后导出最新学生绩点排名并公示;
(二)以学生志愿情况以及课程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每个方向的具体名额;
(三)志愿填报结束后,依照“志愿优先、绩点排序”原则,根据春季学期结束公示的成绩绩点进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第一志愿不能录满的专业,从第一志愿填报其他方向未被录取、第二志愿填报该方向的同学中,按照从高分向低分依次录取的原则录取;若第二志愿仍不能录满,则从第一、第二志愿填报其他方向未被录取、第三志愿填报该方向的同学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的原则录取;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填报志愿的同学,或者没有填报第一志愿以后志愿但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同学,由学院统一调配到有关方向。学分绩点保留小数点后四位,在学分绩点相同的情况下,高等数学学分绩点高者排序在前。
(四)方向确定以后学院对结果进行公示,对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在公示规定时限内,向学院教学办提出自己的申诉意见,逾期不予受理。
(五)学院将最终确定结果提交到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名单直接预置每位同学的专业方向选修包内的所有选修课,学生个人不需要再在系统中选择所在方向内的选修课,不在专业方向(打包)选修课中的专业选修课仍需学生自行通过选课系统选择,以保证达到毕业要求。
五、其他说明
(一)相关专业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逾期填报或者不填报者,视为放弃选择权,由学院统一调配。目前已办理休学的2018年入学学生,不参与此次专业方向选修课确定。因各种原因降到2018级的,随2018级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修课确定。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确定后再降级到2019或者以后年级的,在新年级专业方向确定时不再参加,直接按照2018级确定的方向修读。
(二)根据培养计划规定,每位同学必须至少完整修读某一个方向的选修包课程。如学有余力,在保证完整修读个人专业选修包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其他方向的课程修读,选择的其他方向选修课需要自行在系统中选课(选课系统会预留小部分名额,正常权重值选课,不一定能够选上),不做完整性要求。
(三)相关学生在校期间有且仅有一次专业方向确定的机会。
(四)学生专业方向确定后,不得变更。
(五)其他未尽事宜由信息学院负责解释。